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共展出21个国家和地区的215位艺术家的291件(套)作品。其中,山东美术馆共展出143位艺术家的198件(套)作品,国外艺术家作品占近1/4。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最新艺术创作成果集中呈现,通过文化理念的碰撞与互鉴,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通过展览实现对话。
展览继续坚持“国际视野”“中国气质”兼具的办展思路,特邀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担任总策展人。冯远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资深策展人,具有丰富的大型美术展览策展经验,且担任过“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冯远先生再次担任总策展人,在展览主题深化、展览结构以及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带来更加深刻有力的回应。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淳,独立策展人、作家祝羽捷,以及我和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负责人徐琳共同组成国内策展人团队。并由曾担任圣保罗双年展策展人的西班牙艺术史学家马努埃尔·博尔哈-维莱尔,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保罗·葛思谛和韩国白南准文化基金理事长金弘姬组成国际策展团队。此外,还成立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为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学术高度再添重要保障。
作品类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大地艺术、表演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通过“作为方法的水墨”“作为表演的艺术”“绝对的抽象”“轻松的、但也是时代的”“后人类主义的女性创作”“重塑感知的人类实验”“作为哲学的大地与乡村”“永恒的、永恒的”“观念之后的观念”“自媒体与当代社会”(以上十个版块在山东美术馆展区)“土地与时间”“形貌与组构”“感知与痕迹”(以上版块在济南市美术馆展区)等展览板块的设置,全面展现当代艺术跨领域、多维度的创作实践。
全新的参展艺术家阵容,除多位耳熟能详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外,一大批中青年新锐艺术家成为展览主体。所有国外艺术家均为首次参加济南国际双年展,带来了他们具有创新探索意义的当代作品。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郭东、任戎,他们从中国出发,游走于国内外,成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重要的推动者。除此之外,山东本土艺术家常朝晖、刘明波、郭振宇、韩涛和王玉华等用绘画、装置、电影等艺术形式回应“人智时代”的主题。
二、亮点与特色
展览主题贴近时代,社会性更强。根据总策展人冯远先生的提议,经国内外策展团队的多次商讨,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最终确定为“人智时代”,旨在探讨新技术对当下艺术实践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第二届的“共生世界”到第三届的“人智时代”,两届展览主题层层递进,始终关注人与世界的关系,更加面向时代更为紧迫、更为直观的公共议题。
展览内容推陈出新,“新鲜度”更高。策展团队在艺术家和作品邀约上尽量避免重复,减少与当下国内主要双年展艺术家的重合度。展览作品首发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围绕展览主题,艺术家们进行全新的创作,例如唐晖的《庄严的机器》,李琳琳的《山寺桃花始盛开》......部分作品根据展览场地进行量身定制,由马良、孙昊、郭鸿洋组成的艺奇客创作团队带来的《妄想代理人》,在特定的展览空间中,进行艺术素材的再组合。全新的艺术创作与全新的艺术家阵容,共同构建了面貌崭新的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
艺术门类不断拓展,观展体验更丰富。除了往届的观念艺术、抽象艺术等诸多类型外,展览首次引进表演艺术、大地艺术、电影艺术等门类。艺术家陈宇飞、刘东东将在双年展现场带来各自的表演作品,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艺术观看视角。以探讨自媒体艺术,在人人都是记录者、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探讨自媒体艺术的无限可能。
展览结构大胆创新,文旅融合更深入。新增艺术特展板块,以公益免费的双年展主体展加售票制特展的形式同步呈现。依托京东方艺云科技有限公司优质数字艺术内容开发资源,引进与展览主题“人智时代”高度契合的售票制特展《灵境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充分释放大型展览活动的带动效应。
新锐力量登上舞台,含“青”量更高。大批青年艺术家作为展览主体推到展览最前沿。山东美术馆的展览现场不乏80后、90后艺术家作品,如已经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的数字艺术家胡帅,刚刚斩获上海国际光影艺术大赛金奖的艺数中华团队,以及苏永健、甘浩宇、周蓬岸、汪天鑫等,也不乏优秀的青年女性艺术家,如陈粉丸、刘符洁、杨怡茗......他们用最新的艺术观念对人类与科技,人类与社会,自然与生命等艺术话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青年艺术家敏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配套活动丰富多彩,观众互动更加紧密。展览期间,将在济南各大公共艺术空间同期举办8场平行展。聚焦“人智时代”的主题,邀请相关学者、策展人、艺术家,围绕“人与机器的关系”“AI时代,艺术何为?”“中国水墨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等话题开展学术活动。策划推出“双年展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