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010-65980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帮助中心
“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开幕 六大板块展示传统骨气
发布时间:2017-05-05 来源: 作者:云庐艺社
  

1493963922222955.jpg


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和美术理论家,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他坚守传统,直面现代挑战,接续千年的传统绘画正脉,成为近代中国画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今年适逢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5月2日,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共同承办的“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120余件作品的篇章致力于梳理潘天寿先生的艺术贡献、文化贡献、教育贡献,突显其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纵观潘天寿的创作和研究,始终是在传统文化高度的,尤其是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更是坚持传统文化、民族绘画的重要性,认为“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中、西方绘画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两大高峰,在五六十年代又呼吁“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其个人创作倡导“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力创沉雄奇崛、浩大刚正的画风,以其风骨遒劲、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构,在千年中国画史中独树一帜。

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大展,展览将研究、策划与展示深度结合,在结构上,分为“高风峻骨”、“一味霸悍”、“奇崛明豁”、“雁荡山花”、“守常达变”、“饮水生涯”六大板块,呈现潘天寿各阶段创作的风气正骨,也提示其创作、理论在艺术史脉络与东西冲突发生时的文化抱负。

1493963973811812.jpg

展览入口,以一件潘天寿先生雕像引入其书画世界,展墙文字提示着潘天寿对于绘画的基本理论,这也是展览的基本文脉。“高风峻骨”版块主要展示潘天寿先生成熟期的代表性巨作,也力求突出潘天寿先生艺术的最大特点——“风骨”。风骨是中华艺术的重要精神,其文化根源是儒家对刚健中正人格的强调,其美学表现是情志丰沛、雄健有力。潘天寿先生的作品用笔果断强悍,用墨浑厚苍古,构图奇崛,突出“力”和“气”的表现。他的作品表现的是大自然雄浑顽强的生命力,传达的是质朴高华之美,表达了对自强不息、独立深沉的民族精神的讴歌。

“一味霸悍”版块重点展现潘天寿作品的笔墨成就。潘天寿把继承前人成果和高难度的基本功训练看成是创新的起点,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拓展是其创作的原则。同时,他坚持画家的全面修养,将绘画看成是人的(尤其是全面发展的知识分子的)完整人格的外化,重视作品内蕴藏的价值观。他的笔墨是对于文人画末流轻秀促弱之风的反拨,是对汉魏碑刻所记录的远古雄风的追慕,是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巨大变革的审美回应,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群体性心理期待的象征。透过他的笔墨,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潮和民族精神。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画传统在 20 世纪经历了重大的断裂,尤其是对传统主线理解的断裂。在当今画坛,对中国画笔墨及其内蕴的理解已成为一个大问题。重新解读潘天寿的作品,正是审视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应该迫切要做的事情。

1493964082335734.jpg



“奇崛明豁”版块聚焦潘天寿在中国画章法上的创造匠心。在近现代画家中,潘天寿的作品在构图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他显然与前人拉开了距离,他在画面上寻求的是明确的秩序。他通过对古代中国画构图规律的阐发,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总结了从画材的搭配安排、取舍组合,到构图中的宾主、虚实、疏密、对比、呼应、交叉、参差、三点关系、三角形的运用、平行线的问题、重心、斜正、画眼、背景、空白处理、四边四角、气脉、开合、不平衡与平衡等等具体的构图规律,以及题跋、印章在构图中的作用,相当全面而具体。明确的秩序,雄阔的力量感,在静态中蕴蓄着动的生命——这就是潘天寿构图的独到之处。

“雁荡山花”版块从潘天寿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雁荡山写生为切入口,展示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实践求索。中国绘画中的“写生”一词,原用于花鸟画,后延伸到山水画领域。近代以来,西方写生观念的引入,很大程度上扩展、改变乃至消解了中国绘画的写生传统。1949年解放以后,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环境和文艺要求,中国画的改造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很多中国画家以“写生”为手段,找到了传统绘画与现实生活结合的途径。但是,在写生过程中,画家们实际上面对的是中西两种艺术对“现实”和“自然”的不同理解,也面对着中西两种不同的写生观与写生方式。因此,这个时期促成了很多对中西写生观和写生方式的讨论,也产生了不同观念和方法影响下的多样的写生作品。潘天寿这个时期也在政治和文艺政策的大背景下,登山临水,凝想形物,并以此为契机,创作了一系列标志他风格转型的作品。重新梳理他的写生观和写生方式,将突出地体现他对民族绘画艺术特点的自信和执守。

1493964088718994.jpg

“守常达变”版块展示潘天寿在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在潘天寿看来,“新,必须由陈中推动而出。倘接受传统,仅仅停止于传统,或所接受者,非优良传统,则任何学术,亦将无所进步。” 不知传统,何谓创新?只有传统,又何来发展?潘天寿是他那个时代真正的创新巨匠。潘天寿坚定地相信,改革应当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应当使传统更加显示出她的光芒,而不是使之暗淡甚至湮灭。借古开今、推陈出新,潘天寿以其高卓的创造意识,鲜明的艺术面貌,继承了传统,更发展了传统,在中国画的自律性演进上做出了重大突破。

1493964088272452.jpg

“饮水生涯”版块通过档案、手稿等文献,全面呈现潘天寿生平、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尤其是突出潘天寿对现代中国画教学的贡献,反思民族艺术在当下的教育和传承问题。潘天寿是现代中国画大师,但他自己却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1923年潘天寿任教于上海美专,与诸闻韵一起开创中国第一个中国画系,开始了他的美术教育生涯。1928年应杭州国立艺术院之邀,任中国画专任教授,从此与这所学校未曾分离。近代以来,中国画在稳定发展了千百年后,突然遭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诘难和变革要求,在教育方式、创作模式、观念思想上面临全方位的从传统向现代的激越转型。在这一进程中,潘天寿以其多方面的学术修养,宏观的把握、敏锐的洞察,对中国画的发展和中国画的教学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并付诸实践,为建立现代的、完整的、独立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潘天寿的创作在激变的复杂文化环境中梳理文化自信,以其沉雄苍郁的艺术作品对中国画的自律性演进做出时代性的回应。目前,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提出文化自信,因此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的大展不仅是对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一次观照,也对当下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1493964005690999.jpg

本次展览持续至5月14日。展览期间将举办五场“潘天寿与文化自信”主题学术研讨会:一、国家图式与民族气象——潘天寿的文化自信,二、由“南北”而“东西”——潘天寿的文化视野,三、笔墨、章法、意境、格调——潘天寿的艺术问题,四两峰挺立,传统出新——潘天寿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五、气可撼天地——潘天寿与中国诗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