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010-65980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帮助中心
“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
发布时间:2020-07-02 来源: 作者:云庐艺社
  
  • 微信截图_20200702114532.jpg

  • 展览时间:

  • 2020-07-10 - 2020-07-11

  • 展览城市:

  • 上海 - 上海

  • 展览地址:

  • 上海市黄浦区河南中路88号

  • 展览备注:

  • 地点:上海威斯汀大饭店三楼钻石宴会厅

展览介绍

夏贮清阴,盛宴启幕。

7月10日,由上海文物商店举办的“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暨“2020·全国国有文物商店艺术品交流会”将在威斯汀大饭店开幕。

“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览”由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谢稚柳先生所题。展览取名“江海琳琅”,因上海素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之誉,及以满目珍瑰飨观众之意。本次展览为期两天,将汇聚近七十件各门类文物精品集中展出,精彩不容错过。

与展览同期举办的艺术品交流会将持续三天,7月10~11日在威斯汀大饭店举行,7月12日移师上海文物商店。交流会将邀请全国二十余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国有文物商店参展,集中展现国有文物商店的品牌和服务。各家参展单位都将推出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文物艺术品,为广大古玩爱好者和藏家们提供淘宝良机,共同推动文物艺术品市场消费回暖。

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最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雄踞远东第一大都市之座。经济的繁荣也极大地促进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上海积累了丰富的文物艺术品资源,大量文物在此集散,古玩商业发达,收藏大家云集,上海也被称为中国文物收藏的半壁江山。

广东路,旧称“五马路”,民国时期已成为上海古玩交易的中心。上海文物商店在广东路的经营已有百年历史,雏形可追溯至清晚期五马路上的茶楼市场,前身和原址是民国十年(1921年)筹建的中国古物商场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增设的上海古玩市场。1956年,两个市场合并为公私合营的“上海市古玩市场”。之后上海市古玩市场曾一度停业,几经变迁,于1978年恢复经营,并更名为“上海文物商店”。

立店以来,上海文物商店恪守以商养藏,诚信致远的宗旨,在文物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遵守和执行国家文物政策,致力于社会流散文物的征集、保护、庋藏、整理、研究和经营,历任领导倾尽心力,几代职工接续努力,为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和繁荣文物艺术品市场做出巨大贡献。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艺术的展现,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艺术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始终是国有文物商店的重要职责。

此次上海文物商店遴选所收藏的部分瓷器、杂项、玉器、绘画精品集结成展,与广大观众分享,既是对历史和艺术的崇敬,也是对国有文物商店优良传统的继承和保存。

绘 画

上海作为江南文化重镇,早有悠久书画传统。西晋作《平复帖》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即松江人。元代画家温日观、任仁发、曹知白等亦居华亭。晚明画坛一代宗师董其昌为松江华亭人。书画名家孙克弘、陈继儒与苏松派赵左、云间派沈士充、华亭派顾正谊及“嘉定四先生”李流芳、唐时昇、程嘉燧、娄坚等,均活跃在松江、嘉定等地,以绘事驰名。至清中期以前,上海地区已有众多书画家见于记载,艺林兴盛,翰墨飘香。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经济、文化同步快速发展。浙江各地、苏州、安徽等周边地区画家汇聚海上,上海成为绘画活动中心,始有“海上画派”之称。二十世纪初,随着西风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日益交融,具有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文明逐渐形成,并为海派书画创新提供了高速发展的契机。海上画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现了以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为代表的金石画风,成为新绘画的典范。其后以张大千、谢稚柳为代表,仿古摹古的传统画风;以唐云、钱瘦铁为代表,求真求变的粗放画风;以林风眠、陶冷月为代表,融汇中西的写实画风;以张大壮、江寒汀为代表的新花鸟画画风,均一时名震寰宇。

上海文物商店的书画收藏以海派见长,此次展览亦以呈现富于时代气息的海派绘画艺术为宗旨,主要将展出题材各具特色、艺术风格各有千秋的二十余帧海派名家精品。除了本店珍藏多年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巨制《兰亭图轴》将现身展览外,还有黄宾虹《山行图轴》、徐悲鸿《双奔马图轴》、吴湖帆《临郭熙幽谷图轴》、张大千《竹溪觅句图轴》等名家力作,均为首次展出。

瓷 器

此次展览中的瓷器部分,主要择取上海文物商店收藏的从明崇祯到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十余件精品,向观众呈现自明末清初转变期至清三代成熟期,景德镇瓷器生产日新月异的面貌。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突飞猛进,烧制技术炉火纯青,创烧出许多新品种,名品迭出,大放异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等诸多方面来看,均具有较高的制作工艺水准。大件器挺拔硬朗、雄奇魁伟,小件器轻盈细巧、秀雅多姿。各种釉彩应有尽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独具特色,五彩、粉彩、素三彩、珐琅彩、墨彩、广彩等多姿多彩,红釉、黄釉、蓝釉、白釉、黑釉、青釉、绿釉、紫釉、炉钧釉等诸色皆有,古铜彩、木纹釉、仿生瓷等争奇斗艳,斗彩、杂釉彩等更是锦上添花。无论是圆器、琢器亦或是堆塑器,大小兼备,精粗皆具。官窑、民窑并驾齐驱,互相竞争,取长补短,相互影响,部分民窑产品的烧造质量甚至不逊于官窑。

景德镇瓷器生产在此时期达到历史巅峰,尤其是清三代官窑瓷器,日益为后世藏家所重,也受到当前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热烈追捧。

玉 器

玉是集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光华、孕万物之丰采的自然界精英。

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对玉的普遍尊崇和珍爱,已形成了一种亘古不移的传统,佩玉之风经久不衰,延绵不绝。

新石器时代玉器遍布全国,呈多元并起之势,掀起了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最具有代表。

夏商西周玉器反映了等级高下、尊卑有序的社会历史现象。商代、西周玉器与同代青铜器并驾齐趋、相耀辉映。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大变革的阶段,也是玉器风格巨变的时期,玉器造型呈现出千姿百态、自由灵巧的多采景象。

两汉玉器系前期玉器发展的总结和集大成者。“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新疆和田美玉得以源源不断进入中原,成为古代玉器材质的主流。

唐宋玉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逐渐朝着民间化、世俗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民间制玉及玉肆已较为普遍。

辽金受汉民族玉文化的熏染,亦存在制玉、佩玉习俗,玉器风格具有鲜明强烈的草原游牧民族色彩。

元明清是后期玉器发展的繁荣期,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市民百姓,用玉范围十分广泛,品种、数量达到空前的程度。清代中期的玉器是琢玉工艺的历史鼎盛时期,代表性的当推乾隆年间的宫廷玉器,所谓“乾隆玉”、“乾隆工”。

上海文物商店庋藏玉器于海内素负盛名,此次遴选了历代二十余件代表性玉器作品展出,可借以领略古玉典雅风姿之一斑。

杂 项

“杂项”之谓即指书画、陶瓷、玉器之外的所有工艺归类。林林总总,“杂”罗万象。它根始于生活,渐追演成工艺,是民族传统艺术中渊源恒古,史流最久的,横跨超越五千年。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先民们使用石器到美化雕琢石器,从七千年前使用象牙和发现认识漆等等,就是由生活劳动的工具,到审美意识的萌发和追求,从而演化成琳琅满目的杂项艺术品。

回溯 “杂项”工艺的发展,历朝各代或创制或推进,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其冶炼技术和制造工艺领先于世,已达鼎盛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是漆器制作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尤其汉代达到最辉煌时期,到了唐代出现金银平脱和嵌螺钿两种工艺,雕漆的出现则是宋代的突出成就,直至元代涌现了一批制漆名家;战国时期的金银错技艺,汉唐的铜镜成为了金属制器的典范,由波斯传入的掐丝珐琅工艺在元代发扬光大,为金属制器增添了新葩;明代的“宣德炉”独步天下,奉为圭臬,后世追摹;明末兴起的文人竹刻,集诗书画刻于一体,遗世特立,典雅隽永;明清两朝在“杂项”的各项工艺上集大成,已臻登峰造极。

上海文物商店作为历史悠久的名店,藏品主要以明清两朝为主。此次推出的“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杂项选萃”,精挑了不同工艺和材质的明清两朝藏品,涉及竹、木、石、漆、金属器和瓷板画台屏,每款均工艺精湛,或为名家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