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17-04-08 - 2017-04-28
开幕时间:
2017-04-08 15:00
展览城市:
新加坡 -
展览地点: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策 展 人:
黎明 张彦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承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
协办单位:
新加坡美术总会、岭南美术出版社、新加坡丹红艺术中心
参展人员:
黎雄才 关山月 杨之光 陈金章 梁世雄 陈章绩 林丰俗 方楚雄 许钦松 梁如洁 李伟铭 马新林 万小宁 王大鹏 张弘 陈舒舒 陈少珊 朱永成 左正尧 张彦 周湧 林霖 安林 陈林 林若熹 何枫 陈钠 蔡拥华 张东 刘文东 林蓝 许晓彬 许敦平 王忠勇 于理 陈朋 李周卫 杨峻 颜景亮 赵春恒 陈水兴 关坚 刘瑗 李若晴 肖进 陈伟明 黄富源 钟凌燕 谭文选 刘煜 欧飞燕 陈锴生 梁醒生 陈文苑
展览备注:
策展助理:彭新东 黄富源 黄红(新加坡代表) 卢婉仪
支持单位:广东省文化厅、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
地缘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逐渐成为艺术史研究的热点。在20世纪的美术潮流中,美术家们以及他们的活动、作品所组成的各个文化版块之间的互动、交流乃至于摩擦,“中心”与“边缘”的交换与变动,都构成了中国近现代美术耐人寻味的发展脉络,并推动了中国美术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过往被关注的美术版块概念中,“南洋”是一个常常出现,却尚未成为聚焦点的词眼。但如果我们把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放置到全球化的视野当中,以新加坡为中心的南洋地区在近现代美术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
20世纪上半叶,高剑父、徐悲鸿、司徒乔、关山月等先行者的艺术历程中,新加坡往往扮演着中国大陆与海外国家的中转站角色。当地华人对艺术品的爱好与收藏,亦对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生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支持作用。而上海美专、上海艺大与新华艺专等学校中的福建、粤东籍学生因交通网络与地缘文化的原因,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毕业后前往南洋从事艺术类的工作,促进了中国文化与美术在东南亚地区的流播。时过境迁,在历史的巨轮下,中国美术已经经历过了几个各有不同特色的阶段。但从今天南洋美术的特征来看,依然与中国本土存有明显的文化亲缘关系。
作为与南洋地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交通渊源以及文化亲近感的广东地区,与新加坡的美术互动则更为频繁。改革开放之后,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先生与国画系的教师们曾多次前往南洋举办画展,推动了岭南中国画在域外的流播,为我们后学打下了两地交流的文化基础。随着近年来国家提倡“一带一路”文化经济战略,广东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中重新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秉承老一辈艺术家敢于开拓与积极对外的优良传统,亦在近年来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域外现场写生、美术作品展览和艺术宣传活动。这些对外活动既是为了提高本院师生的文化视野以及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画学院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的文化使命与工作职责。
本次在新加坡举办的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展,集结了关、黎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当下在职并从事中国画创作的教师群体的作品,可以说足以体现广美中国画的学术脉络以及代表目前的整体创作水平。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美院各级领导对此投入了很大的关注及重视,多次开会讨论展览工作细节,确保展览的质量与学术性。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中国画学院负责相关工作的教师、学院国际交流处的同事以及关山月基金会的同仁亦为本次展览的出版物和展品工作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与劳动。在此一并致谢!希望本次展览作为广州美术学院对外活动的一环,能为两地的文化交流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祝愿在新的时代语境与思潮的推动下,我们的艺术家能创作出眼界更为开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