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
2018-09-28 - 2018-10-15
开幕时间:
2018-09-28 15:30
展览城市:
天津 - 天津
展览机构:
展览地址:
天津市滨海新区旭升路347号滨海文化中心
主办单位:
恭王府博物馆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古代壁画是世界上遗存数量最大,类型样态最多,保护难度最高,价值非凡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美术遗存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保存修复方法不当导致的工作失误),大量十分珍贵的古代壁画遗存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损失异常严重。三十多年来,中国古代壁画的保存与修复工作受到国际上相关机构和专家的普遍关注。其焦点便是“现状保存”这一科学理念及相关技术手法怎样才能应用于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事业。
“现状保存”是中国古代壁画保存修复事业的理论和技术纲领,是杜绝各类工作失误的根本性措施,而“现状模写(现状复制)是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手段再建精神宝库的技术体系,使这些传统文化瑰宝得到有效的保护,流芳百世,造福子孙后代。
1995年,项目负责人完成的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作品,作为联合国成立50周年唯一的文化庆典项目于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展出,受到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丝绸之路项目委员会等主办单位以及世界文物保护理事会和法国国立、市立博物馆等机构和各国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所有绘画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非常生动的资料,将启发我们去做新的工作“(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罗杰斯特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现状模写”重在表现“现状”。因此古代壁画的生存环境、素材与构造、自然与人为伤害的状态等与“现状”有关的因素,都成为“现状模写”的研究与表现对象。这就需要一整套的办法,通过科技手段提取“现状”形成的有关数据资料,运用绘画的技巧来完成对于“现状”的“再现”。古代壁画的“现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内容:若就“构造”而言,它由支持体(墙体)、基础层(使用颜料之前的底色)、颜料层(即表现层)、腐化层(墙体内的各种分泌物与龟裂、剥落、烟熏火燎、风雨侵蚀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破坏的痕迹等)和浮沉层(悬浮于壁面的烟、灰尘)五个层次构成。若从壁画保护的层面上来讲,又包括构造、保存与修复这样三个课题。
“现状模写”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很多,“材料与表现”是它主要的研究课题。若以“现状”的概念来看古代壁画,我们不仅要对“材料”重新定义,“表现”也有跟上。裸露的沙石、半裸露的草树根、开凿洞窟留下的刀斧印与盗画人切割出的块面与沟痕,连同那些流落于画面的沙土泥浆,便都成为壁画的组成部分。大自然的洗礼与人为的破坏改变了壁画的本来面目而生成了新的“画”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状”。
认识“现状”,才能表现出“现状”。为此,项目团队对日、英、法、德、意、美等国家,以及我国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古代壁画遗存做了系统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日本和欧洲在古代壁画保护上的观点和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我国对于古代壁画的保存与修复,由于观念上的混乱并缺少基本的技术常识所造成的人为破坏比比皆是。比起自然界的伤害,那些因“保护”不当而带来的损失更加严重。许多经历了上千年刀兵水火考验的壁画遗存,却毁于新中国建立以来短短的几十年间!现实触目惊心。
本项目将以项目主创团队多年来在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和相关研究上的体验为依据,从中国古代壁画的生成环境、构造特点和现状形成等方面展开来,由“现状模写”的技术形式走进去,对比中国与日本和西方的观点与方法的异同、不足与优长,通过项目的实施展示“现状模写”的美学与应用价值,以及中国古代壁画“现状保存”与“现状模写”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又应该看到,中国的古代壁画,尤其是地处荒漠中的洞窟壁画,其生存环境之恶劣、风化及损害程度之严重、“支持体”之脆弱,在国际上的壁画遗存中是极为罕见的。其地理与人文环境所形成的特殊壁面构造和“现状”特征更与日本或西方南辕北辙。因此就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而应该建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以壁画的“现状保存”为例,西方的“注胶加固”与“除尘”技术都会给中国的洞窟壁画带来灭顶之灾。中国洞窟壁画的保护要“由里及表”而不能简单地实施“外科手术”。“支持体”的加固,“基础层”、“颜料层”、“腐化层”与“浮尘层”的综合研究,不仅是壁画保存修复的基础,也是“现状模写”的依据。
项目组成员包括艺术家、古代壁画研究者、修复工程专家、策展人、美术馆管理者等多领域的专家,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予项目坚固的学术支撑,从而能够保证本申报项目的成功实施。该项目对于古代壁画的维护、修复、存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模写作品研究与制作方法科学严谨,具有实效性和示范性,将改变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重大缺失。
中国古代壁画大致可以分为洞窟、寺观和墓室三种类型,洞窟壁画因支持体构造的原因保护最为困难,由于洞窟壁画的生成环境所限,任何科技手段与保护措施都不可能阻止壁画日复一日的老化,有些地区的洞窟壁画甚至面临因山体或崖壁的坍塌而带来的壁画局部或整体毁坏,以克孜尔壁画为例,大多数洞窟的前室已经坍塌,还留存的主室和后室的情况也不乐观。又因摄影、录像等手段均无法呈现壁画的现状美感,现状模写便成为再现和记录壁画现状的唯一手段,担负起抢救这一历史文物的重任。
现状模写作品作为壁画的副本传世,为人们提供观赏古代壁画的方便和可能。
因此,本申报项目主要展示对象为克孜尔壁画与敦煌壁画现状模写作品。
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交汇的地方。
从北梁一直到北魏时期的敦煌壁画中可见其受丝路文化影响的印记,因此,敦煌研究在龟兹,龟兹研究在世界。今天人们对敦煌壁画的构图、造型等进行研究,要追本溯源的话,敦煌的渊源便在龟兹,而寻索龟兹的渊源在印度、波斯、地中海。
克孜尔现存的早期洞窟见证了佛教文化自印度和中亚经新疆传入中国的历史,源自波斯的大量颜料证实了沿丝绸之路中西贸易往来的历史。
通过“丝绸之路”这一载体,龟兹石窟壁画艺术一方面体现了东西艺术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在传播、交流、交汇和融合之后也将反哺西方艺术,并影响未来中国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