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8年7月6日 上午10点
展览地点:天津市周口商会(河北区地纬路25-27号)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天津市周口商会、贾广健艺术馆
协办单位:桃李英华艺术馆、天津善墨缘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导师:贾广健
河北永清县人,一九六四年生。一九九四年天津美术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画院院长、教授、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主任,国画院研究员、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青年画院副院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特聘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笔画学会理事、天津市青联常委、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第十二届美展中国画评委、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代表、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全国“四个一批”文艺名家。
参展画家:孙晓彤、贾佳、孙文龙、赵余钊、李明、王文真、姚丽彬、王少桓、李娇、朱双杰、佟永杰、涂颜利、籍敏、杨晴晴、于洋、鲍虎、孙超、姚立业、王美嘉、韩雪、田怀良、杨娜、陈琪、马敬山、杜月超、刘璐璐、张晨、王文玉、主峰、王洛丹、张慧、徐兰舸、贠瑶、黎夏威、李晋文、刘文彬、魏小清、孟颖、张远征、马瑞涛、杨雅淇、叶雅静、刘洋初、杨海涛
前言
任何好的文艺作品都无疑会打上时代的印记。追求时代性、原创性并彰显艺术家的个性则是艺术家创作的必然之路。实现对于传统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也就成为了当代艺术家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当代中国绘画所面临的两大主题一个是传承一个是发展。记得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就曾写过一篇小文谈论过这个问题,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美术的发展不负时代,用我的话说就是“群峰并立,气象万千"。
中国美术以一个时代的群象挺立在时代潮头,这不仅代表了这个时代,讴歌了这个时代,也延展推进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蔡元培先生所期望的全民美育的愿景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
问题随着发展而来,有高原缺少高峰。因此,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召唤艺术家们沐浴新时代阳光雨露创新创造不负时代的作品。中国近现代美术之兴在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兴起。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潘天寿等一代先贤承中华优秀文化正脉成为一个时代的高峰,这也是伴随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成长而成为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传承与开放使近现代中国美术烂漫辉煌,是大师林立。
那么当代的中国美术教育如何传承中华文化正脉,如何创造不负时代的作品?我觉得首先是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只有自觉才能自信。要首先实现思想先觉,读中国的经典,品味中国历代艺术经典,中国文化的厚土是艺术成长之源,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存也是创新创造之源。
这也即是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这样,未来的中国美术才不仅是群峰并立,更会是大师林立。东张西望是开放的胸怀和眼光,固本朔源是根本。
这些都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创作实践中的思考。从这些历届研究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到我的影子,这就是一种影响,我认为不必多虑,我常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吃进去了,后边才是如何消化、如何吸收的问题。消化、吸收了老师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古人、今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自己的样子就逐渐清晰起来了。
这个道理从一些学生的创作状态和作品是能够体现的。看到他们不断进步,看到他们的作品逐渐成熟起来,我感到由衷的欣喜。因此,我更希望他们都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用“文新秀古”四个字诠释我在创作和教学上的美学追求,或是六个字,“新”或“心”,“古”或“骨”。追求一种骨秀内美和清新古韵,也许有一些道理。
贾广健
2018年7月1日于G170高铁
导师贾广健作品欣赏:
▲《翠盖倚风》 58×96cm 纸本设色 1996年
▲《碧水金荷》 65×72cm 纸本设色 1998年
▲《榴实》 32×41cm 纸本设色 2003年
▲《盛世繁华》 48×58cm纸本设色 2006年
▲《百合》 32×41cm 纸本设色 2005年
▲《如意百合》 46×56cm 纸本设色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