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010-65980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帮助中心
心性与墨痕
发布时间:2017-06-01 来源: 云庐艺社 作者:张继刚
  

 

心性,在中国古典哲学范畴内有“心”与“性”两义之论,所谓“尽心知性”矣。故“心性”化育“心趣”,读书、问道、求艺,而后乐于诸事,“心趣”养“意趣”,使之从艺者,养于笔墨,生发气息,创造意境,图画之中贯穿“心性”,法书墨痕留下内涵,此为鉴家不可不察矣。

予从事古代书画鉴定与绘画研究,在前人目鉴、比较、分析、考订之基础上,增加了对艺术家的“心性”研究,在书画鉴定中寻找笔墨内在的“心性”痕迹与时代风格。

 心性笃实化笔迹之文衡山

 

一、文征明简介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辰豪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氏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书画造诣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二、家族渊源

 

文氏远祖文祁,勾践复国功臣文种,祁三十四代孙,东汉芦江郡文翁,名党,字仲翁,汉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兴学校以化民”,又筑“石室”为学官,班固:“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杜甫诗“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中国学校创始人。

 

文翁嫡裔文时,自成都迁芦陵,故有“芦陵文氏”或“江右文氏”之称。传十一世至宋代宣教郎文宝,因其官衡州教授,子孙居衡山,遂称“衡山文氏”。文时十二世孙南宋文天祥,元镇远大将军文俊卿,湖、广管军都元帅。生六子,长文定开,从朱元璋平伪汉,以功授荆州左护卫千护,次子文定聪,侍明太祖为散骑舍人,后赘都指挥蔡本为婿,从蔡徒苏州,复随蔡徒杭。定聪生四子,二子文惠,为征明高祖,自杭来苏,因婿于张声远府,留居吴门,占籍长洲,为苏州一支。卒后两年,文征明诞生。惠子文洪,字功大,号希素,成化元年举人,后上礼部中乙榜,授涞水县学教谕,著有《括囊集》、《文涞水遗文》,从其学者,王穀祥之父王观,“授诗法者”王鏊。文洪文采风流集三吴人脉,为文氏一族奠定了人文基础。

 

文洪三子,长子文林,次子文森,三子文彬。征明之父文林,成化八年(1472)与吴宽、杨一清、司马垔、桑悦等同榜进士,成为家族中首位进士,成化十年任永嘉知县,体贴劳苦,为官清廉,后出仕温州知府,有“却金亭”美誉,擅诗文书法,著有《文温州集》等。文森、文彬亦赐进士。文彬资贡礼部,文森浙江监察御史,著《文中丞集》。

 

征明兄弟三人,长兄文征静,弟文室,王鏊评文室:“庶出,素行不谨,故字不载”。

 

三、师承关系

 

文征明文学师承吴宽、王鏊,画师沈周、刘珏诸人,书法师李应祯诸人。吴宽、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世称匏庵先生。长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状元,会试、廷试第一,授修撰,侍讲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深厚醲郁自成一家,著有《匏庵集》。善书,作书姿闰中时出奇掘,规模于苏而自得。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人,明代名臣、文学家,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职,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传世。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周的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刘珏,字廷美,号完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宣德年苏州知府况钟举为吏,不就,得补生员,正统三年中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年五十弃官归,卒年六十三。李应祯,苏州府长洲县人,1465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文林同僚,祝允明岳父。文征明“以先君子之故”,得到诸多长辈耳提面命的机会,或间接地受到他们的庇护,同时亦受姻戚影响,如外舅公夏当。夏当明朝书画大家,以墨竹盛名,永乐十三年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因工楷法,为帝所赏,俾侍东宫,帝评夏书为第一,永乐二十年授为中书舍人,洪熙元年,召入文渊阁,宣德六年升为吏部考功主事,正统中修仁、宣二庙实录及皇陵碑,1448年出任江西瑞州知府,于景泰四年,留为太常寺少卿,进太常卿,人称“夏太常”,后累加正议大夫资尹中奉。

 

四、画迹面貌

 

早期风格

 

文征明早期师沈周,后于荆浩、郭熙、李唐、关仝、赵松雪及元四家,无所不习。主要成就为山水,兼擅花鸟、人物。衡山早期山水画创作,取法赵孟頫、王蒙。用笔纤细精微,布景繁密,构图严谨,描写精致,设色多以青绿为主,作品呈现出秀闰、细丽、含蓄、清雅、宁静的画风。笔意超脱,意境悠远,图中多表现危崖曲径、小桥流水、草堂芦舍、松林修竹之景,有装饰意味。文氏一生多以江南风光为描写对象,作品反映出文人的雅士隐逸生活,与理想中的审美情趣,创作思维宽广,技法全面,从生活中品味造化,于自然景色中提炼素材。如《清秋访友图》、《青绿山水图》、《兰亭修禊图》、《洞庭西山图》、《石湖草堂》、《泛石湖图卷》、《楼居图》等,作品充满了自然气息,令人陶醉,于山水间表现出文氏的高雅情怀。纵观文氏山水画作是艺术与现实的结晶,是源于生活师承与造化的滋养,是博采众长,对古人绘画研究的积累,是诗意与画境的完美融合,将青绿山水画提升到文人画意的新境界。

 

后期作品

 

文氏晚期作品将青绿法与浅绦法结合运用,出现了浓、淡两种面貌,设色浓重作品如《仿赵伯骕后赤壁图》、《桃园问津图》、《春深高树图》、《晓春高树图》等,淡雅作品如《兰亭序》、《雨余春树图》、《浒溪草堂图》、《绝壑高闲图》等。传世作品淡雅的较多,文征明继承了赵孟頫设色方法,赵氏设色已去宋体浓艳之法,亦对宋人浓艳设色加以批评,但尚存遗风。文征明在青绿山水设色上可以说完全摆脱了宋代院体浓艳俗气的画风,巧妙地将青绿法和浅降法融合在一起,完成了既清丽雅致,又富有笔墨情趣的作品。文征明是文人画家中非常重视色彩效果的画家,在中国画的设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明代青绿山水画的新篇章。

 

从存世作品来看,以元四家笔墨为主要取法的作品非常多,反映出文氏对元人笔墨的偏爱。他作品中并不是单一地运用元四家中某个人的笔法和墨法,而是善于把各家的笔墨、构图造型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作品中鉴察,文氏对于元人笔墨和形式美感的研究极为用力,元四家各种笔墨特色和造型手法在他的画中得到完美地承继与转化。与沈周雄浑圆闰不同,文氏粗笔雄强刚健、粗犷张扬,气势非凡。收藏界历来有“粗文细沉”之说,他的粗笔山水因数量较少而受藏家钟爱。

 

花鸟风格

 

文征明花鸟画师徐熙、法常、王渊、沈周,从传世作品中亦能看到徐熙及宋元诸家遗韵,但不明显,文氏与花鸟画学习不专师一家一派,而是集大成,融汇贯通。以山水画技法创作花鸟画,利用水墨的特性,创作出自然雅逸的花鸟画形象,完成了文氏花鸟花面貌。在《菜赞》册中跋:“天茁此徒,多取而吾谦不伤。士知此味,多食而我欲不荒,藏至真于淡薄,安贫贱于长久。后畦初雨,南员未霜。朝盘一筋,齿顿坐香,先生饱矣,其乐洋洋”。文氏重写生,写生给文征明创作带来了空前的灵感,开拓笔墨,突破前人,创造性的为花鸟画创作丰富了题材与笔墨意趣。极大的增加花鸟画抒情写意之妙,突破了花鸟画传统上的“形式”束缚,展示了文征明追求自然淡泊的文人旨趣。如《漪兰竹石图》、《玉兰图》、《冰姿倩影图》等作品,都代表文氏花鸟画水平。

 

五、书法面貌

 

文征明小楷造诣最高,师法王羲之《黄庭经》及《乐毅论》、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融入唐人小楷笔法,形成了“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文征明的行书分两大类: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行书小品,以黄山谷笔意书写大行楷,是文氏主要面貌。文征明博釆王羲之、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洋,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这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征明草书学二王、智永、怀素、黄山谷。最常见的小草融入了文氏小行书,笔力瘦劲,结字极妙,但少风韵,似与行笔快有关。狂草作品很少,仅见于43岁、50岁、51岁时的三件作品。43岁应友嘱作《东林避暑图卷题诗》(现藏纽约美术馆)以黄山谷行书、狂草及苏体行书各书诗一首。其中狂草《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十七行,承山谷与狂素。50岁所作《草书卷》,学山谷狂草《竹枝词》后有所得而拟其笔意所作。51岁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七律诗合卷》则已脱去山谷狂草形骸,直逼怀素神意,此幅与以狂草见长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逊色。

 

隶书作品不多,但他颇为自得,学钟繇、梁孟皇,如《跋范庵石湖诗卷》、《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等;常作四体千字文(正、草、隶、篆);有时以大字隶书作引首。他的大字隶书与小字隶书大异其趣,曾集汉隶书写《汉隶韵要》。文氏隶书虽不是他最擅长书体,却也是明代隶书风格的典型,其篆书弱,然在写篆书风气沉寂的明代,他的篆书仍是相当难得而珍贵的。《艺苑巵言》文征明常书千字文作日课,故其篆书自有相当基本与功力。

 

六、心性与绘画

 

文征明的绘画无论技法还是内在神韵,与乃师沈周比面貌风格有所不同。沉石田一生追求“圆闰”二字,笔墨含蓄内敛。文衡山一生追求清丽淡雅,笔墨尽现其心性纯正笃实,气息弥新,笔痕于含蓄中显现峭劲,于峭劲中亦见曼妙心绪,于平淡中求得笔墨变化及敷设之美,变青绿与浅绦融合,创造出有别于唐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面貌,自成家法,如《春深高树图》、《溪山幽居图》、《云壑观泉图》、《惠山茶会图》、《真赏斋图》等,文氏粗笔见苍,爽劲亦有元人遗意,苍闰劲健朴荗而多姿,偶有拙意,如《幽谷清泉图》、《泉石高闲图》、《古木苍烟图》、《雨晴纪事图》、《玉川图》、《横唐图》、《石湖图》、《积雨连树图》等,亦有急速之笔《古木寒泉图》。

 

纵观文征明一生绘事,法书名迹流传至今,后人于品鉴中无不感受到其生命气息永恒的蕴藏在书画作品之中,君子气象、儒者心相、高士情怀是文征明生命的全部,也是文氏书画艺术创作的源泉。文氏笔墨无论法书绘画,其技外景物技内气息,八法之变化,都必然与其生命气象相之稳合。鉴者当从笔墨技法外寻求笔墨内在的生命气息,进而评定鉴别出其作品的真伪。这洋鉴者不但要了解文氏不同时期的笔墨风格、性情与生活。更要从文氏一生的蛛丝马迹中了解理解其九十年生活状态,文氏心性源于家族影响及儒家思想的引导与教化,真善敦厚的个性,与师友弟子之间的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心性内美,与之相知相谊,才能知微致广,了然其心性,墨迹可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