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010-65980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帮助中心
杨仁恺:从画牛说到阎次平《四季牧牛图》
发布时间:2017-12-03 来源: 作者:云庐艺社
  



11.jpg

《四季牧牛图》之一


中国画家以牛为题材的作品,所在多有,追根溯源,应远到原始时代。但那是原始人类出于各种动机刻画在山壁或崖穴上的,它还不属于从来画家的创作范畴。据文献记载,最早的首推三国吴名画家曹弗兴,他有《三牛图》传世,只见之于著录,未睹原作,姑妄存此一说。再就是六朝梁武帝时,他欲用名士陶弘景为相,陶氏闻后画了一幅《双牛图》,一牛以金络首,一则自放于水草之际,以表示本人的意愿。武帝知其志不可夺而罢,所以历史上戏称之为“山中宰相”。故事涉及到画牛,陶氏是著名的鉴藏家、书法家兼画家,固然《双牛图》已渺无踪影,就是他别的作品也从未见到过。倒是有《与梁武帝论书启》传至今日,脍炙人口。要说是真正画牛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当以唐宋诸名家最为可信,其艺术造诣亦最为读者所钦仰,诚然是我国民族绘画中的精华,具有典型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1509689652331092.jpg

《五牛图》局部


我很喜欢唐韩滉《五牛图》,给我的深刻印象,经久难忘。五头牛神态各异,素材取自真牛,而经描绘的形象远胜于真牛百倍,这就是艺术魅力之所在吧。唐代绘画处于黄金时期,以画牛著名的有戴嵩、张符、戴峄峰诸人。见于《宣和画谱》著录的就有30件上下,加上五代厉道真、顾德谦、董源的作品,为数尤多。这一历史现象表明,一些画家已注意到牛的存在。在人们生活中,特别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牛之为用,可谓大矣。历来文人学士、朝廷命官,无不对之加以青睐,其所以擬之入画,信非偶然了。

两宋承唐代之绪,以牛为主题的作品一直未衰,处在发展的势头,甚至有作《百牛图》的。说到这里,使我联想起收藏在南京博物院的《四季牧牛图》卷。它始终索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与《五牛图》可算是连城的双璧!两图的时代不同,因而画风也不尽一样,代表各自的时代特征,使艺术臻于至美至善,说它是一对连城双璧,想不为过。



12.jpg

《四季牧牛图》之二


《四季牧牛图》描绘农家一年四季牧牛的日常生活,看起来题材平凡,卑卑不足道也。事实上,画家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技巧,已经引人亲临其景。陆游在《渭南集》中跋《韩幌画牛图》原文云:“予居镜湖北清,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图画。自奉诏纳史逾年,不复见此。寝饭皆无味。”陆氏的跋语非常质朴无华,情真意实,启迪殊深。将此跋语移作对《四季牧牛图》的感受,对我竟有如此之相似!艺术之于人有着多么大的作用,值得我们三思。

让我们展开画卷,对作者的具体描绘,作一点补充叙述。春季一段,自然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惠风和煦,吹动柳条摇摆,平坡上虽无任何花木装点,却并不感到单薄。四周如此寂静,似乎两头牛相对吃草的声音也能听得很清晰。天真的小牧童左手执绳,右手握鞭,坐牛背上欲作鞭挞之势,策其向水草丰盛的理想牧地而去。牛是这样的温顺,牧童又是这样的纯真,在这块天地里,杂念全消。

夏季的一段,构图略有变化,牛还是两头,但季节已进入炎热的夏天,四周丛林繁茂,草木华滋。清泉潺潺,更有野趣。图中增加了一个牧童,各自骑在牛背之上,先后渡越小溪,不外是饮水,或者是找一处深水塘沐浴,消除耕作疲劳。牧童关心自己饲养的耕牛,有其深厚的感情,不难从画面中体会出来。



13.jpg

《四季牧牛图》之三


秋季是收割季节,第三段描写的景物,已是满堤落叶,林木稀疏,碧水一泓。丰收暂时使耕作闲散下来,活泼的牛犊依偎着母牛安适地躺卧在树荫之下,享受它母子的“天伦”之乐,另一只牛既释重负,自由白在地到附近去溜达,好不写意。回头再来观察那个小牧童,好像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都与他毫不相干,就是一心一意跌坐在地坡上玩弄蟾蜍,他们交上了朋友,进入忘我的境界。所有这画中的精巧安排,全是出自画家的苦心经营,一种天籁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不禁为之浮想万千。

一年之中,冬天不大为人们所喜欢。可是大自然不因为谁的好恶而改变它的时令运转。牛群未必希望寒冬的到来,它吃不到青草,该是多么的不幸。气候相当恶劣,附近看不见常绿树,有的就是槎讶枯木的古柳,了无生命的机运;那漫空的飞雪,。令人感到既寒冷又窒息,人不开心,牛也不开心,多么大杀风景。彼此面对眼前的景物,已无留恋之情,于是双双踏着原路归去,牧童冻得撑不起腰来,披着蓑衣紧伏在牛背上,顶风而行,其状可悯,与前面三图的景象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实使人为之玩味不已。

总之,我被这卷杰作吸引住了。虽与陆放翁的感受各有差异,但作品启迪人深入思维,则是一致的。唐画的朴质,宋画的技巧,都能起到同等的艺术效果。像这样的杰作,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14.jpg

《四季牧牛图》之四



如此精品,原作上没有作者的名款和印章,正和《五牛图》相同。而《五牛图》后面有元代著名书画家、鉴藏家赵孟頫前后三跋,肯定为唐人韩滉之笔,于是后人因之,《式古堂书画汇考》和《石渠宝笈》诸书,也都依此为定论,我想是可以承认的。退万步说,它是一卷唐代名画,即使不指定是谁之作,无丝毫有损于画本身的珍贵价值。因为唐宋名品中大多数不具名款,尤以唐画为甚,只要画好,又何必强求要有一个作者出而享受荣誉。话又得说回来,既然前人已经考订出来,又无新材料推翻旧说,维持原议,亦不失为可取之一法。《四季牧牛图》何时指为阎次平之作?至迟当在明清之际,也许还可能早些。沿《五牛图》之例,我无更多根据否定原有的判断。不过,画史上指出阎氏画风出自王诜,王氏传世代表作数件,均曾寓目,乃郭熙流派偏多,据文献记载,出自李营丘,却与此卷甚少相通之处。阎氏此图似与李唐挂钩,且时代气息颇多接近。然而一位名画家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自知所见殊少,未便妄议,姑存此以待高明辨之如何。

 

 

1986年3月

 

节选自:《沐雨楼文集》


云庐艺社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