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免费注册
客服热线:010-65980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帮助中心
张继刚:莫高窟与敦煌画派
发布时间:2017-09-27 来源: 云庐艺社 作者:张继刚
  

1507790546809154.jpg

 “敦煌画派论坛”现场



9月20日,伴随着国家级盛会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盛大召开,由中宣部支持、中国文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画派论坛”,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行。作为第二届文博会分论坛之一,“敦煌画派论坛”以敦煌艺术的传承创新为主题,共邀请了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7个国家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学者、艺术家13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嘉宾们围绕“敦煌画派”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敦煌画派”艺术语言的建构、敦煌艺术传承与现代美术创作、敦煌岩彩创作对“敦煌画派”建设的启示、“敦煌画派”创作与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交流等五项议题,全面深刻地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敦煌艺术的传承创新,充分展现了敦煌艺术在现当代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  

张继刚教授作为受邀嘉宾与学者,在“敦煌画派论坛”中发表讲话。现将内容整理成稿内容如下。  





1507790607520270.jpg

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继刚教授




01


文化敦煌


敦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多元文化及佛教文化为一体且独具魅力的文化区域,是中华文化及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最为光辉灿烂的文化!敦煌的历史,是中国的一部文化史、外交史、边贸史、佛教艺术史……莫高窟壁画是至今人类所能看到,为数不多的隋唐绘画艺术中的孤品,是中华文化中的艺术宝库,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文化艺术中最为宝贵的遗产!戈壁、鸣沙、绿州、莫高窟、月牙泉、玉门关、阳关,边塞诗、四郡、河西走廊,祁连山、马骔山,三苖人、羌戎族、大月氏、乌孙人、塞种人、匈奴人及汉人,构成了这一区域独有的历史背景及艺术创作的内容,辉煌灿烂的莫高窟足够奠定一个区域画派的形成!



640 (1).jpg





02


莫高孤迹


中国绘画从汉魏晋始,早期绘画作品多在文献中记载,作品未能久存人间,然而莫高窟壁画作为中国绘画千年艺术创作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实属是人间奇迹,也是敦煌人与历代僧侣及今天敦煌研究院专家们前赴后继的工作成果。宝贵的壁画作品,神圣的洞窟是今天所有画家、史论家、鉴赏家唯一能与古人直面心性交流的圣地,窟中不同时期的作品,笔墨、造形、色彩、构图、气息、气象等,内在所蕴含的是儒释道以及外来文化与之相融并存的佛教文化。给世界留下了一部完整的佛教史、艺术史。通过这些作品描绘的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的探讨研究佛教在东传过程中,在敦煌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何以春风沐浴,化尘沙度一切苦难之生灵,成为人间净土之域。佛教从印度经西域再经敦煌向广大的中华大地传播,敦煌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区域中并不明显,是佛教缘起缘灭的过程,通过绘画形式来完成,并加以阐述佛学内在博大精深的思想。佛教包括了宗教学、哲学、社会学、人伦学、佛教艺术学等。敦煌的光芒永恒四射,且愈久而弥新,她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也必然会佛光普照,莫高窟千年绘画艺术的魅力更不会因为时光流逝而消失,反而会如日中天照耀在神州大地及世界艺术之林中。殿堂中的殿堂,这就是莫高窟千年壁画的伟大之处!文化史是千年积淀的,不是瞬间而成的!



640 (2).jpg


莫高窟的壁画创作虽然多出民间画工之手,然而不乏也有文气十足的气息,就笔墨造型而言,其作品神形兼备,构图千变万化,色彩富丽堂皇,其绘画风格,隋、唐有别,夏、元可考。技法与古代留存下来的绢、纸唐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绘画技法研究、古代绘画鉴定比较研究,留下了无穷的裨益,印证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北魏、隋、唐、夏、辽等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为鉴定绢纸绘画作品断代保留了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填䃼了隋代绢纸本人物绘画的空白,隋代绘画作品现在专家所公认的孤品亦是展子虔《游春图》,而《游春图》是集山水人物为一体描绘春天景象的作品。莫高窟419窟南北壁上沿飞天及千佛造像作品亦为隋代佛教绘画中之珍品,创作的年代当是581-618间,可以说419窟的壁画与展子虔《游春图》堪称世上双美。而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与莫高窟220窟壁画中的帝王图像完全一致,这就为专家鉴定阎氏《历代帝王图》时代风格作了一锤定音的佐证。从唐窟壁画的线描造型、设色、晕染等各方面来对应流传的几卷唐代绘画作品,鉴别出了这些稀世作品的时代风格、气息。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捣练图》、传周昉《簪花仕女图》等。



640 (3).jpg


敦煌壁画的学术价值,当是敦煌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壁画绝不是单一的留给美术史作为史论研究的唯一性,而是要从绘画技法等众多方面进行研究,体会古代画家对多元文化及佛教文化,宇宙天地间万物万象生命的理解与融汇贯通后的创作,博大精微的作品,不只是单一技巧的展示,更多的是画家完美的再现出佛教中的琉璃世界,以及佛教带给人们的智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佛的庇护,而智慧与奉献诉求与愿望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出来呢?画工以感知与修养完成了洞窟神秘而庄严的绘画艺术,为苍生塑造了虚幻现实的世界,使苍生得到了精神上永恒的慰藉。莫高窟的辉煌与伟大,是千年绘者心性虔诚的奉献,是绘者技道妙法完美结合的伟大创作。是保护者永恒的功绩,是后来者学术研究与绘画学习的师承之所。是艺术家永远不可忽视并应该在此寻找生命智慧与绘画源泉的圣地。





03


边塞诗境



640 (4).jpg


诗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众多诗人歌颂一个地域的人文风情是不多见的,边塞诗的形成无不与这个区域的历史背景相关。诗人所描写戈壁、沙漠、关隘、战事、人文、宗教为内容的古代诗歌作品,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留下了光辉灿烂、脍炙人口的篇章。自西汉杨雄起至民国以来,咏河西区域的诗歌作品共计143首,而咏颂敦煌诗篇名作之多,吟咏令人难以忘怀。这些作品基本上代表了长达二千余年中,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在河西地区及敦煌的诗歌。因此,这些诗歌作品像一条缀满珠玑的彩带,反映出古河西地区及敦煌的历史面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给读者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同时也对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作了记录。
如专颂西域的诗句:
西汉杨雄《凉州箴》:“黑水西河,横属昆仑。服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

北魏温子升《凉州乐歌》:“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

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唐王涯《陇上行》:“负习到边州,鸣笳度陇头。黄云知塞近,草白见边秋。等重要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边塞风土人情,军机大事。”

而专颂敦煌的诗句:

汉武帝刘彻《天马歌》:“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北魏温子升《敦煌乐》:“客从远方来,相随歌且笑。自有敦煌乐,不减安陵调。”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宿三危山。我欲因此鸟,且向王母前。在世无所需,唯酒与长年。”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令狐楚《从军词》:“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

清杨昌浚《左公柳清》:“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而历代诗作与敦煌相关还有明代郑居贞《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惟俭《岁暮赠新安吴用卿》、王稚登《七十初度漫赋二十六韵》、曾棨《敦煌曲》、朱曰藩《燕薁引》及民国于右任《敦煌记事诗》:“敦煌文物散全球,画塑精奇美并收。同拂残龛同赞赏,莫高窟下作中秋”。

《敦煌二十咏》是出自莫高窟藏经洞的二十首五言律诗,为敦煌地域诗人作品,以吟咏敦煌山川风景历史人物为背景,成诗于大中二年(848)至咸通十二年(872)之间,是一组敦煌史诗。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出诗人无尽的情怀与敦煌的人生之缘。

《三危山咏》:“危山镇群望,岫峨凌穹苍。万古不毛地,四时含雪霜。岩连九陇险,地窜三苗乡。风雨暗溪谷,令人心自伤”。


《白龙堆咏》:“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鸣。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梭还峻,人跻刃不平。更寻枯井处,时见白龙行”。


《莫高窟咏》:“雪岭干青汉,云楼架碧空。重开千佛刹,傍出四天宫。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洗心游胜境,从此去蒙尘”。


三首诗中的意境,描写了三危山巍峨险峻之势及荒凉壮美之景。回顾历史,表现了对敦煌前途命运的无限忧伤,写出远古传说,强龙搏斗的场面,吟出居安思危之思。而第三首诗,记录了李克修葺莫高窟的盛况及莫高窟修葺后的宏伟气势和优美环境,为莫高窟提供了宝贵的“史科”。

边塞诗意是形成敦煌画派不可缺少的文化内涵。




04


敦煌画派


一个区域画派的形成,必须要有独特区域的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画家在这个地区生活,感受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宗教、风土人情……而区域文化是滋养艺术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性释放,完成画家妙笔生花的主要内在因素,这样画家才能创作出独具文化内涵、区域画风及个人面貌的作品。莫高窟为敦煌画派的艺术家们提供一生难得的学习环境,在继承传统与开拓未来方面,敦煌积淀的厚重文化和传统绘画艺术技法,是艺术家难得的课堂。张大千师友弟子们的敦煌行,不同程度的完成了各自的绘画追求,锤炼出了各自的面貌,而张大千正是洞窟临画,形成了他仕女画的唐妆神韵。这足以说明敦煌画派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历史资源的,具备画派形成的条件。

一个画派形成,需要众多画家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相关机构对画派发展做出长期的阶段性规划,培养画家以独有的区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作为创作的主要内容,形成独特整体的区域绘画面貌及艺术家个人风格。这是画派形成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

预祝敦煌艺术家们创作出具有敦煌文化背景及西域风情的作品,早日实现与京派、海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并立的敦煌画派!

                           

                       

张继刚

                                             2017年9月9日于云庐灯下